网站首页 >> 名胜古迹
伊犁景物记
来源:本站 作者:编辑 日期:2019/2/13 10:22:51
伊犁景物记
鹏 鸣
有人说,新疆就像以天山为书脊打开的画册,北疆和南疆是幅员辽阔、雄奇壮美的册页。从飞机上俯瞰,天山更像是一条蜿蜒蛰伏的巨龙,延绵2500公里的山势是巨龙的脊梁,冰峰雪岭是巨龙身上闪着神秘银光的鳞片。
天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纬向山系,位于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欧亚大陆腹地。伊犁地处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内,向西呈现喇叭形的地理构势,既抵御了西伯利亚寒流的南下,又吸纳了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暖湿气流,成为极具中亚地域人文特殊气质的“湿岛”。
伊犁的地貌可用“三山两盆两谷”来概括,是上天赐予新疆最美丽的一片沃土,境内有崇山峻岭、深沟峡谷、雪域森林、平原盆地、草原河流,牛羊遍地,骏马成群。伊犁的自然风光雄奇而妩媚,民族风情多彩而鲜明,“天府”之土使伊犁有一种悠然从容之美。伊犁的一年四季都有别样的风景,像是一组多重奏的华丽乐章,使人流连忘返,痴迷沉醉。
我与朋友在伊犁穿城过乡,跋涉高山溪谷,请随我们一起走读伊犁吧!
高原湖泊·深沟奇谷
伊犁四周群山环绕,雪峰冰川林立,森林繁茂,雨水丰沛,河流众多,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赛里木湖。
伊犁州来车接我从乌鲁木齐去伊犁,赛里木湖是必经之地。
我是十月初的一个晴日来到赛里木湖的。
因是淡季,游人稀少,赛里木湖湖畔显得格外清冷孤寂。湖面 碧蓝清澈,冷风吹来,水波荡漾。周围群山巍峨,雪岭皑皑,牧草微黄,山林尽染,美得让人窒息。
中国境内的大小湖泊成千上万,能在澄澈凝碧上与赛里木湖相提并论的屈指可数。赛里木湖就像清新自然、明眸皓齿的哈萨克族少女,给人留下神秘而圣洁的长久记忆。
由于是大西洋暖流最后眷顾的地方,赛里木湖被称作“大西洋退潮时留下的最后一滴眼泪”。这滴眼泪蓝得超乎想象,纯净得一尘不染,像蓝宝石一样没有瑕疵。世人初见赛里木湖,无不赞叹惊艳。著名全真道掌教真人、思想家丘处机在《 长春真人西游记 》中写道:“大池方圆二百里,雪山环之,倒影池中。”清朝著名诗人洪亮吉作《 净海赞 》,称赛里木湖为“西来之异境,域外之灵壤”。
从高空俯瞰,赛里木湖像是仙女梳妆的明镜。湛蓝的天空、飘逸的流云和银白的雪峰倒映在湖水中,水天一色,融为一体。站在湖边,望着烟波浩渺的一池碧蓝秋水,心像是被洗过一样,清凉爽净,心旷神怡,顿生“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之感。秋风吹过,湖面波光潋滟,像有千万条银鱼游动闪着粼光。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赛里木湖是高山湖泊,湖水冰冷刺骨,鱼儿很难生存。当地人偏不信邪,从俄罗斯引进了高白鲑,因水体环境相似,这种品质优异的冷水鱼不仅存活下来,还成了餐桌上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观赏赛里木湖须在晴日,假如不巧赶上阴雨天气,就很难一睹赛里木湖的绝世真容。我曾在阴天路过赛里木湖,湖水是铁灰色的,像盲人阴翳的眼睛,全无神采,暗淡无光。
晴天朗日下的赛里木湖,透明度、能见度极高,湖水幽深,碧绿湛蓝,像是少女多情的眼眸,秋波流转,顾盼生辉。因受水底地形和风级影响,湖面波浪时小时大,天空景致变幻莫测,立体逼真地倒映湖中,使湖水显得色彩斑斓,且随时改变颜色,令人称奇。著名学者祁韵士感叹道:“青蓝深浅层出……倏忽万变,莫可名状。”
此刻,赛里木湖就像我小时候手里转动的万花筒,随着日光的偏移、风速的大小、波浪的高低,呈现出夺人心魄的异彩。先是碧蓝,而后是粉紫,接着是淡青,转而为浓绿、橙黄、灰白,像是有一只无形的大手,蘸着各种颜料在随心所欲地作画,真可谓“百里镜空含万象”。
赛里木湖哈萨克语的意思是“祝愿”。传说赛里木湖是由一对为爱殉情的年轻恋人的泪水汇集而成的。而今,春末夏初之时,牧草青绿,野花盛开,哈萨克族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便纵马驰骋而来,在湖畔许下心愿,永结同好,白头到老。
伊犁四面环山,奇谷怪沟众多,每一条沟谷里都暗藏着一段神秘传说和历史故事,像闻名遐迩的果子沟、大西沟、野核桃沟等,不身临其境很难取到真经。
过赛里木湖西行进入伊犁境内,必过果子沟。
果子沟像是天神用巨斧奋力劈开的一道缝隙,沟深险峻,崎岖难行,时人称之为“铁关”,足见其地势险要。我们过果子沟时,正赶上初雪,道路结冰湿滑,沿途车祸不断,不时有人下来推车,交通为之堵塞。
太阳出来,路上的积雪慢慢融化,长长的车队像蜗牛一样缓慢爬行,这倒使我有闲暇拿出手机拍照。沟谷内峰峦耸峙,银装素裹,云杉碧翠,桦树金黄,杂树赤红,风景奇美。
果子沟最美的季节是春夏之交,彼时山花烂漫,野果树花团锦簇,时见飞瀑涌泉,整个山谷芳香馥郁,美艳多姿,如入仙境,素有“伊犁第一景”之称。古人赋诗赞其“山水之奇,媲于桂林,崖石之怪,胜于雁岩”。果子沟以野果品种多、分布广而闻名,药材资源也异常丰富,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之余,还带来不菲的经济效益。
果子沟还是一条改变欧亚政治格局的西征之路。1218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西征,命次子察合台率军披荆斩棘,凿石理道,刊木为桥,始成车道。现在,这条长约28公里的道路仍是乌伊公路干线的重要路段。
果子沟以山路盘旋崎岖、风光险峻奇美震惊世人,大西沟则靠着福寿山庙的道教文化名震四方。“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如若不是霍城县旅游局的朋友带路,靠我们自己是找不到大西沟的。沿途涓涓细流汇成的大西沟河像一条随着山势游走的灵蛇,时而蜿蜒曲折,时而悄然隐没;两岸层峦叠嶂,千峰竞秀,树木茂盛,繁花似锦,清幽宁静,是修身养性的好场所。
我们驱车赶到福寿山庙时,已是夕阳在山,云蒸霞蔚,秋林尽染,色彩缤纷。福寿山崖壁如斧砍刀削般齐整,石壁间有一个浑然天成的巨大石洞,小石洞数处。洞内冬暖夏凉,有汩汩流泉,正在翻修重建的庙宇颇为壮丽。
我们拾级而上,因施工原因,既不能入内,也无法登顶,只能环顾四周,极目远眺。深秋萧瑟,晚霞给山林丘壑涂抹上一层暖色,远山似苍龙静卧,山下流水潺潺,道家在此选址建道观的确很理想。
长春真人丘处机奉召前往兴都库什山谒见西征途中的成吉思汗,曾应邀到大西沟释经传道,其弟子李志常在《 长春真人西游记 》中撰写道:“弟子所居营三坛,四百余人,晨参暮礼,未常懈怠。且预接数日,伏愿仙慈渡河,俾坛众得以请教,幸甚……”由此可以想见,道教在伊犁河谷已经传播开来。
大西沟的福寿山庙1768年落成,是清代新疆最大的道教活动场所,建有37座神龛,大小庙宇依山傍水,层层叠叠,环绕于山腰,香火鼎盛,烟雾缭绕,蔚为壮观。可惜的是,大西沟庙宇建筑群毁于“三区革命”战火。我们眼前所见的是弯月形的天然石洞和部分洞龛及新建的庙宇,使人生出“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感慨。
福寿山半山腰有座半新的喇嘛庙,庙门锁着,听不见喇嘛诵经念佛。廊檐下排列整齐的巨大转经筒静默无声,经历着秋风秋雨的洗礼。旁边树木上缠绕着褪色的哈达,看来蒙古族信众常来此祈福。
我们默默双手合十,转动转经筒。
人生如转烛,能参透禅理的世上有几人?
多少年来,这玛尼轮就在生死轮回中、在喃喃的六字真言中、在那些虔诚的信徒沾满酥油的手中拨动下,一圈圈地转动着,承载着佛祖与藏民之间的沟通。
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
深秋的伊犁,天空湛蓝如洗,云朵洁白如棉,草原广袤,溪流清澈,林木繁茂,一派田园牧歌的闲适和风光。
深受雾霾之苦的内地人,见到久违的蓝天白云,竟有一种难言的欣喜和感叹。深邃幽蓝的天空有了流云的陪衬,显得更蓝,使人心旷神怡。满眼的蔚蓝色过滤掉了内心的浮躁和焦虑,变得纯净安详,心平气和。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都是那么率性随意。在伊犁的原野上,你可以畅快地呼吸,可以纵声高歌,可以追着马儿狂奔。
到伊犁游玩的人,几乎都是来看草原的。
伊犁有中国最美丽、最原生态的大草原,那拉提、唐布拉、喀拉峻、库尔德宁这四大草原,地势不同,风光各异,足以跟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草原媲美。
那拉提草原在伊犁众多草原中名气最大,最好的观光季节是初夏。说起那拉提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掌故。据说,成吉思汗西征路过那拉提时,风雪交加,寒气袭人,蒙古将士饥寒交迫,苦不堪言。翻过一道山岭时,眼前豁然开朗,一片广袤肥沃的草原展现出来,牧草青青,溪流潺潺,这是一个天堂般的牧场。突然,狂风吹散乌云,太阳金光四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将士们欢欣鼓舞,齐声欢呼:“那拉提!那拉提!”意思是“阳光照耀的地方”。
那拉提草原是塞族、乌孙、突厥等古老游牧民族的牧场,这里山峦起伏,清泉密布,树木繁茂,植物丰富。阴天云雾缭绕,细雨霏霏;晴日碧草如丝,蜂飞蝶舞,雪峰熠熠生辉。“三面青山列翠屏,腰围玉带河纵横”,那拉提景色由草原、森林、雪岭、溪流、毡房、牛羊等组成,风景美不胜收。
深秋的那拉提阴雨绵绵,寒气袭人,游客稀稀落落,景区萧瑟而寂寥。陪同的朋友为了弥补我们的遗憾,拉着我们观光试营业的盘龙谷道。
电瓶车沿着山路行驶,绕来绕去,忽上忽下,忽高忽低,坡陡弯急,感觉像是坐过山车,微感晕眩。年轻人绝对刺激,老年人估计受不了。盘龙谷道与沿途美景两者浑然一体,茂密的绿色植被与公路路边形成“无缝对接”,犹如一条绿色长廊。游客尽情享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深山丛莽大河谷,体验人与大自然相结合的美妙享受。
尽管是漠漠的轻阴,秋霜染过的山林仍色彩斑斓,红得似火,黄得像金,绿得像翡翠,这些浓烈的颜色交织夹杂在一起,竟然也和谐悦目。
白雾时而浓,时而淡,飘散于山谷和林间,如梦如幻。
驶出盘龙谷道时,云层被风吹散,君临上界,阳光透过云层投射下来,山谷顿时明亮起来,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如果说那拉提草原是阁楼里仪态万方的大家闺秀,那么唐布拉草原就是有些野性充满灵秀之气的小家碧玉。我去过唐布拉草原两次,一次是初夏,另一次是深秋,不同季节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印象。如果说,夏季的唐布拉是一幅重彩浓笔的油画,秋季的唐布拉则是意境悠远、轻描淡写的水墨画。
唐布拉草原依山傍河,延绵百里,有“百里画廊、天然长卷”的美誉。喀什河如新婚的少妇,有时温顺,似窃窃私语,透露出绵绵爱意;有时也会大发雷霆,如虎啸狮吼,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唐布拉的山峰巍峨耸立,像沉默寡言的丈夫,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唐布拉山水相恋相伴了千万年,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成就了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的百里长卷。
唐布拉巍巍群山,连绵不断,头戴雪冠,身披云杉,足蹬如毯草地,怀抱白云似烟。这里有茂古幽深、神秘莫测的狗熊沟;有奇峻挺拔、怪石林立的“小华山”;有水温高、水质好、含多种微量元素、能治疗多种疾病的四大温泉。原始岩画、乌孙古墓群、石门、石桥、怪石点缀其中,让人惊叹陶醉,温凉宜人的气候更使唐布拉成为避暑胜地。
喀拉峻和库尔德宁新近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其雄奇瑰丽的原生态风光已逐渐为人所知。
喀拉峻是高山草原,当地哈萨克人称之为“汗加伊寮”。“汗”是国王、首领的意思,“加伊寮”是指夏牧场。据传乌孙王曾将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作为御用夏牧场,颇似清朝皇帝的承德避暑山庄,闲杂人等是不能随意出入的。
10月的喀拉峻草原已经没有游人了。于我看来,此时正是最好的季节,风和日丽,牛羊膘肥体壮。在喀拉峻,我见到了梦中金碧辉煌的“王的草原”。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除了洁白的羊群,褐色的牛群,红色的伊犁马,就是一片金灿灿的草原。这是一种富丽堂皇的金色,远比凡·高笔下的《 向日葵 》更纯粹、更纯净、更浓艳。周围是碧蓝的天空,墨绿的山林,皑皑的雪峰,峡谷幽深,溪流湍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誉为“世界上少有的高山天然大草原”。
喀拉峻是哈萨克语,意思是“山脊上的莽原”;还有一种解释,“喀拉”有深色、浓郁和辽阔的意思,“峻”形容云杉茂密,字面意思为辽阔苍莽的草原。
喀拉峻草原的美色将我们震撼到了,用惊世骇俗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喀拉峻犹如一座美轮美奂的空中草原,库尔德宁依山傍水,有“暖谷”之称。库尔德宁冬暖夏凉,以清幽宁静取胜,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库尔德宁是雪岭云杉的故乡。这里的雪岭云杉外形优美挺拔,树冠狭长,立杆笔直,像一把半张开的巨伞,更像是一把把直刺蓝天绿色的宝剑。进入库尔德宁景区要走十几公里的蜿蜒峡谷山道,随着深入库尔德宁腹地,海拔逐渐升高,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的雪岭云杉像是士气高昂的战士,以集团军阵势列队,山风吹过,绿浪滚滚而来,声势骇人。
长春真人丘处机说雪岭云杉:“横截天山心腹树,干云蔽日竞呼号。”
库尔德宁山水相映,沟岭交错,草原和森林交织,深谷与阔谷错落,草甸与灌木丛相间,独特的地貌孕育了独特的景致,走马观花很难品味到独特的美。
夜晚,我们住宿在哈萨克牧民的毡房里。听着汩汩流淌的河水,听着风吹松涛的哗哗声,心里安详而宁静。我们有多久没有亲近自然,倾听自己的心语了?唯有在这样深夜,我们可以安静地仰望星空,放下羁绊享受生活!
森林·转场·古道
伊犁位于西天山,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伊犁周围的山峰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极高,树木以雪岭云杉为主。走进山区,山峦丘陵上漫无边际的森林像是毛茸茸的地毯,墨绿苍翠;站在山脚下,看云杉随风起伏,松涛阵阵,绿浪滚滚,气势磅礴。
因库尔德宁的云杉根植于生长上限的雪线,故此得名“雪岭云杉”。云杉属于阴性树种,长在阴坡,与灌木草甸连成一片,其间鲜红的草莓、洁白的蘑菇俯拾即是。
我们是在深秋来到库尔德宁的。这里有中国最美的雪岭云杉森林,是天山群落中唯一的国家级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
雪岭云杉秀美青翠,亭亭玉立,树冠小而尖,枝叶繁茂,犹如巨伞一般,遮天蔽日。进入林中,踩着枯枝落叶堆积起厚厚的地面,嘎吱作响;伞盖般的树冠遮着天空,枝叶间洒下支离破碎的阳光,感觉幽魅神秘。视线一旦受限,听觉便格外机敏,耳旁只有脚踩枯枝落叶的声响,密林静得让人心悸,没走多远,便退了出来。
往喀普其海以东的河滩次生林,河岸边树木茂盛,野杏、沙棘、刺黄柏等或疏或密,灌木交织,色彩缤纷。密林掩映的大吉尔尕郎河浮光跃金,浩浩荡荡;穿过河滩南边树林,可见千奇百怪、造型奇异的崖壁,不同角度,能看出不同形状。河滩里以前长满密叶杨,乌鸦喜欢在树上筑巢,当地人称之为“乌鸦林”。后来,树被砍伐了,乌鸦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提克喀拉尕依林海是库尔德宁自然保护区最负盛名的美景。提克喀拉尕依在哈萨克语中是挺拔壁立的云杉树之意。陡峭如壁的山上,云杉攀坡蔓生,直上云天,高大耸立,密不透风,犹如一道沿山而筑的绿色长城,绵延不断。大风起处,涛声呜咽。清晨观林海日出,光移景动,气象万千;日暮观林海落日,苍山凝红,层林尽染。
库尔德宁是天山森林最繁茂的地方,其原始森林类型及植被是整个天山森林生态系统最为典型的代表。
库尔德宁林海景观雄奇壮美,令人叹为观止。
当一阵寒似一阵的秋风掠过西天山的冰峰雪岭,当鸿雁排成一行向南飞去,牧人便知道,风雪即将到来,要转场了。
我们路途上时常遭遇到转场。
逐水草而居,沿牧道百里千里辗转,是伊犁哈萨克族牧民自古以来的生活习性。哈萨克牧人从降生那一天起,就注定了终生的迁徙,这是延续了千年的宿命。古代汉文史书中,曾把游牧民族政权形象地称为“行国”。
有一位诗人说:
世上路走得最多的是哈萨克人
世上搬家最勤的是哈萨克人
哈萨克人的历史就是在转场中谱写
哈萨克人的繁荣就是在迁居中诞生
每到秋去冬来,每到季节转换,哈萨克牧民就要进行牧区的转场。他们悠然自得地骑着马,几匹高大的骆驼驮着家当,牧羊犬撒着欢儿,赶着成群的羊牛马等牲畜,浩浩荡荡,烟尘滚滚,行进在牧道上,场面壮观,声势浩大。
有的驴友或是旅行者想体验原生态的游牧生活,就徒步跟着转场的羊群行走。新疆作家刘亮程说:“这是对西域古老游牧文明的一场挽留。”
转场对于牧人而言,不仅是收拾家当,搬迁毡房那样简单,他们是行进在先辈曾走过的路上。这是一条生命之路,也是一条轮回之路,不断有衰老的生命在路途中逝去,同时又有新的生命诞生。这条路被后人不断拓展和延伸,成为一条人和牲畜共同的记忆之路。
与农耕民族不同,再肥美的牧场在游牧民族眼里都不过是转场过程中的一个驿站。只要哪里有牛羊需要的水草丰沛的草场,他们就迁徙到哪里。冬天来了,他们要赶着羊群前往山谷里向阳的冬窝子熬过寒冬。牛羊在漫长坎坷的路途中,年老体弱的死去,更多膘肥体壮的活了下来,奔向一个又一个生命之途。
转场是一道看似平淡其实跌宕起伏生命的风景线,在四季的轮回中牧人早已将一生往复的道路看得很清楚。这是一种喜,还是一种悲,谁能说得明白?r>牧人转场时踩踏出一条牧道,年头久远了,有的成了古道,有的荒芜湮灭在荒草乱石里。
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烟尘中,古道成为荒凉遥远、偏僻危险充满神秘色彩的意象,多在诗词中隐现,如李白的“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白居易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朱显的“行旅正纷然,危亭古道边”等。
这些古道夹杂在偏远蛮荒的山水之间,逶迤过崇山峻岭、戈壁大漠、苍茫草原,不仅承载着马匹驮运货物,还连接着这端和那端的文明。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在伊犁的山谷和草原之间,这样的古道同样令人向往。
在伊犁走马观花,自然可以饱览草原、森林、雪山、冰川等美景,而真正的风景却在深远的古道上。只有当你踏上古道,走进深山峡谷,才能看到浑然天成的风景,领略到毫无雕琢的原生态壮美。
伊犁最有名的古道是“孟克特古道”“夏塔古道”和“乌孙古道”,它们有的曾是连通南北疆的通道,沿途多是伊犁古老的天然隐秘风景。有的古道民国时即被废弃,有的至今仍在被牧民使用。古道上有千年岁月留下的遗迹,深深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探险爱好者和驴友徒步前往。
孟克特古道位于中天山博罗科努山的最东段,最高峰4590米,在其北坡孕育有古尔图河、奎屯河;在其南坡是喀什河水系的重要补给水源,有“百里画廊”美誉的唐布拉百里旅游区,是奎屯和尼勒克县的分界山脉。
孟克特达坂海拔为3945米,为依连哈比尔尕山最高达坂之一,常年积雪,气候变化无常,道路险峻。孟克特达坂附近常有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出没。此行是由北向南跨越博罗科努山,以奎屯河和孟克特河谷为穿越线路。
在历史上,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和丰富的草原资源,孟克特草原这块宝地成为许多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乐土。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北方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日益扩张,引发了草原民族的又一次多米诺骨牌式的大迁徙。
原来生活在河西走廊的乌孙族,沿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通道穿过尼勒克依连哈比尔尕山( 哈萨克语“肋骨” )进入西天山腹地,进入伊犁河谷,驱逐了同样因为匈奴崛起而迁移到这里的大月氏人。从此在这块肥沃的草原绿洲上人畜兴旺,迅速兴起,成为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中最大的国家——乌孙国。
据有关文献记载,当年乌孙人西迁所走的通道叫作孟克特古道。千百年来这条道路沉静在美丽的天山之中,外界对其所知甚少。
孟克特达坂有着独特的冰川景观。新华社记者宋政厚在《 冰山上的温泉 》一文中这样描绘景色:“走进冰山的时候,一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自然景观,一下子把我带进了神话般的天地。那寒光四射的千寻冰山,正渗出一层薄薄的冰水,像一面缥缈不定的沙帘,从冰山高处轻轻地向山脚绵延,而后汇成一条潺潺的溪水,在两面草坡之间的浅沟轻荡漫流,大约流过百米便排空而下,跌落进幽深的山谷里,发出震撼群山的轰鸣。在溪旁边的怪石丛中,还隐藏着天然的热水泉群。一股股热气蒸腾的清泉从石隙中涌出,激荡于泉塘之中,缕缕青烟般的水雾飘向晴空……”
如今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古人踪迹模糊难辨,这条路上仍然游牧着勤劳善良的哈萨克族、蒙古族牧民。在这条古老的牧道上,镶嵌着两个美丽的高山湖——号称“小天池”的木孜库勒湖和“天湖”乌兰萨德克湖。
木孜库勒湖是伊犁州直境内因自然地质灾害形成的高山湖泊之一,海拔2800米,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呈梯形状。湖边散落大片大石块,属高山草甸地貌,爬地柏漫坡分布。大约在十九世纪末的时间尼勒克境内依连哈比尔尕山范围内发生了强烈地震,地震导致山体滑坡、碎石滚落,促使孟克特沟谷内两座山之间狭小的空隙堵塞,从此常年积雨水而形成了堰塞湖。
乌兰萨德克湖海拔2320米,湖泊内多为枯木,显得颇为奇幻诡异,湖面面积较大,行走路途中可以遇见。“乌兰萨德克淖尔”为蒙古语名,意为“红色河汊地之湖”,属堰塞湖。湖东西宽、南北窄,形状似漏斗。早晚的阳光正好从东西两个豁口照在湖面上,显得比木孜库勒湖更开阔,湖面色彩更为亮丽。
沿着孟克特古道,有一条上世纪七十年代中修建的国防公路,原本作为独库公路伊犁段的前身公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后因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被废弃,现在古道上仍有明显的公路痕迹。
一路上都有很好走的牧道,沿着一条废弃的战备公路的残迹前行,沿河有桥,不用涉水过河。沿途的景观有美丽的胡杨林、天湖、孟克特达坂、壮丽的天山牧场。
日落西山,宿营汹涌轰鸣的乌兰萨德克河旁。暮色里天湖那一截截幽暗的树影,把人带回混沌之始、宇宙之初的冰河。那一弯新月,高远蓝天下的雪山,神奇的孟克特大坂。
在这里可以听到久远的历史回声,横亘在路旁的胡杨树,以倒下的不屈身姿向人展示着生命的顽强和抗争,一路风景美得惊心动魄。
探寻乌孙旧迹,揭开上世纪那段湮没的历史,在自然与人文奇景的发现中感悟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与孟克特古道相比,夏塔古道更为凶险,挑战性更强。途中要穿越支离破碎的扎特的冰川、冰缝、冰河以及波涛汹涌的南木扎尔特河,有些地方马匹是无法穿越的,高海拔山区行进对体力是一个严峻考验。
夏塔古道是古丝绸之路上沟通天山南北最为险峻的一条隘道,承载着数千年的沉重历史。和亲公主曾从这里远托异国,唐玄奘曾从这里前往西域佛国龟兹,芬兰前总统探险家马达汉曾经过这里回国……上世纪中叶,解放军筑路大军凿通独库公路后,夏塔古道逐渐被人遗弃淡忘。
夏塔,维吾尔语“梯子”之意,指从山口通向冰达坂的路像梯子一样难以攀缘。唐玄奘在《 大唐西域记 》中写道:“山谷积雪,春夏含冻,虽时消泮,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
以前,走夏塔古道多是迫不得已经商公干之人;而今,走这条的古道的多是驴友和探险者。有人描述说,古人修筑的石梯仍在,但异常狭窄,有些地方仅容一人通过。探头下望,心惊胆战,能看见人或马匹的尸骨,天色昏暗时,闪着蓝色的磷火。
我们曾提出前往夏塔古道,因赶上下雨,昭苏的朋友竭力劝阻,只好悻悻然作罢。也许,有时荒凉是一种美;静默是生命的另一种倾诉……
伊犁河谷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吸引人趋之若鹜的魔力。它美在雄奇壮丽的天山、美在广袤秀美的草原、美在湍流不息的大河、美在苍翠碧绿的森林、美在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美在多元丰富的民族和宗教文化。
古往今来,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汇,沿着丝绸古道,五湖四海的异质文化被旅行者带来又带去,千百年来在这里的巷陌草原间生长、交替、融合;斗转星移,异彩纷呈的文化又被另一拨旅行者散布传播!
节选自鹏鸣散文集《牧歌伊犁》一书。
中国作家网: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6/0919/c405074-28724239.html
作家出版社 2016 . 08 版。
作 者:鹏 鸣
鹏 鸣(英文名:彼特 peter )1956年生,祖籍:陕西白水。现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与文学研究。已出版有选集、文集、文艺理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报告文学等专著多部。部分作品被译成多语种版本。
Wonderful activities 精彩活动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经济网 | 每日经济网 | 财经网 | 电子商务网 | 电子商务服务联盟 | 国际贸易网 | 中国贸易新闻网 | 世界进出口网 | 中国文化网 | 环球文化网 | 中国文化传媒网 | 中国艺术文化网 | 国际艺术网 | 淘宝网 | 购物网站大全 | 金运之旅 | 中国侨联 | 中国侨网 | 丝绸之路 | 通邮天下 | 世界大同网 | 中东欧网 | 中东欧国家合作 | 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网 | 中东欧留学网 | 贸易金融网 | 中东欧国家经贸人才网 | 全球商会网 | 中国商会网 | 经贸文化网 | 华人网 | 海外华人网 | 海外华侨网 | 台湾经贸网 | 世界华商网 | 世界华商联合会 | 中东欧教育文化交流中心 | 中东欧研究中心 | 励志人生网 | 中东欧国家博览会 | 中国领事服务网 | 中东欧留学网 | 全球贸易中心 | 世界贸易中心协会 | 世贸组织 |